苏轼精妙绝伦的一首词,全篇名句,写尽普通人现实生活的样子


诗歌赏析

蝶恋花·春景

花褪残红青杏小,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。枝上柳棉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。

墙里秋千墙外道,墙外行人,墙里佳人笑。笑渐不闻声渐消,多情却被无情恼

一首貌似情词却又不是情词的作品,仔细品读,会发现它远胜情词,其意境可以上升到人生。

上阕写景,全词从写景开始,杏花凋落,一枚小小的青杏在枝头出现,燕子低飞,一池春水将村庄围绕,眼下已是暮春时节,枝上柳棉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,初读这句,觉得是多么豁达啊,韵味深厚。

下阕叙事,墙里的佳人在荡秋千,笑声悦耳,墙外的行人听到墙里的笑声,心内一动,正当他听得动情时,墙内的笑声却“声渐消”,徒留墙外的行人黯然伤神。

这首词,可以说它是情词,因为确实是句句在写情:墙外的行人,墙内的少女,虽没有见面,却有一缕情思摄人心魄,最后更是直言“多情却被无情恼”,从词的表面意思来看,这确是一首情词,一个男子对女子单恋的故事。

诗歌新解

就是这句”天涯何处无芳草“,初读有一种豁达之感,所以人们经常用来劝解失恋的朋友,安慰他们,虽然现在失去了,但有更好的正在来的路上。

最近对这句有了新的感受,天涯何处无芳草“是人苦苦追求却求而不得的无奈,看清现实却又不能释然的执念,与其说是安慰,不如说是自嘲。

我想,每个人都曾全心全意的追求过什么,可以是一个人,可以是想要达到的成就,可以是一个理想,并为之付出所有努力,可是结果依然不理想,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相应的回报。有的人会放弃,有的人依然执着,执着的人会深刻体会到”天涯何处无芳草“的无奈。

苏轼就是这样的人,表面上是旷达洒脱,其实内心有深深的悲痛。

“天涯何处无芳草”和屈原有关,卜者灵氛劝屈原“何所独无芳草兮,尔何怀乎故宇”,天下到处都有芳草,你又何必执着于故国呢,何不另寻其他呢?但屈原一生忠于楚国。

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,历来存在争议,有人认为作于密州,有人认为作于惠州,也有人认为作于黄州。无论何时,都是他遭受打击,仕途不得意的时候。

这首词还和苏轼的女人有关,提到苏轼的女人,不得不想到王弗,想到那首深情款款的《江城子》,被称为千古悼亡之首,

苏轼对发妻王弗感情深厚,毕竟少年夫妻,而且王弗见证了他最意气风发的年华。我私下一直认为,苏轼终生怀念王弗,也是在怀念年轻时的岁月,那个未来充满希望的岁月。


可是也不得不提另一个女人——王朝云,苏轼一生钟爱的女子。

朝云是钱塘人,家境贫寒,自幼为歌舞伎,但她聪颖灵慧,一出现就吸引了苏轼的注意。唐宋士人有蓄养歌舞伎的风俗,朋友知道苏轼欣赏朝云,便将其买下送给苏轼。朝云到苏轼身边时仅仅12岁,苏轼已经37岁。

朝云18岁时,苏轼纳朝云为妾。从此一生相伴,不离不弃。苏轼晚年被贬岭南,前途漫漫,苏轼打算一人前往,不带家人,朝云却不离不弃,生死相随,

到惠州后,条件艰苦,苏轼天性豁达,苦中作乐。一日,苏轼让朝云弹唱这首《春景》,朝云唱到“枝上柳棉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”时泪流满面,泣不成声,唱不下去。

苏轼之所以钟爱朝云,是因为朝云懂他,懂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,知道苏轼表面上是旷达洒脱,其实有深深的悲痛。朝云明白他的内心,是他的知音。

朝云离世后,苏轼再也不听这首词,颇有些伯牙子期的意味,朝云落泪,于苏轼是相知的温暖,也是后来不忍触碰的痛点。